產(chǎn)品分類導航
CPHI制藥在線 資訊 Nature:細胞“自噬”竟是抑癌新途徑

Nature:細胞“自噬”竟是抑癌新途徑

來源:生物探索
  2019-01-27
1月23日,《Nature》期刊發(fā)表一篇題為“Autophagic cell death restricts chromosomal instability during replicative crisis”的文章,揭示了一種全新的抑癌途徑——細胞自噬(autophagy)。

       1月23日,《Nature》期刊發(fā)表一篇題為“Autophagic cell death restricts chromosomal instability during replicative crisis”的文章,揭示了一種全新的抑癌途徑——細胞自噬(autophagy)。

      科學家們認為,這將是一種完全新穎的腫瘤抑制途徑。而且,靶向自噬過程,可以在癌變發(fā)生之前就及時阻止。

      究其細節(jié),這一阻止癌癥發(fā)生過程與端粒缺失有關(guān)聯(lián)。

      首先,我們先來溫習兩個概念:

      第一, 什么是細胞自噬

      參考維基百科,這是一個“自己吃自己”的過程,是細胞維持物質(zhì)周轉(zhuǎn)的重要機制。

      當細胞內(nèi)出現(xiàn)衰老的蛋白質(zhì)、損壞的細胞器等廢棄物時,自噬囊泡會將它們包裹并送至溶酶體中進行降解并得以循環(huán)利用,從而確保細胞本身的代謝需求和某些細胞器的更新??偠灾@是細胞的一種生存機制。

      細胞自噬過程

      第二, 什么是端粒

      端粒是位于染色體末端的一小段DNA-蛋白質(zhì)復合體。作為染色體的“帽子”,端粒負責保護染色體完整、調(diào)控細胞分裂周期。它被稱為“生命時鐘”,其長度與壽命、疾病息息相關(guān)。

      細胞分裂時,DNA會復制,端粒也會隨之縮短一點。一旦端粒短到無法有效保護染色體,細胞就會得到了一個“停止分裂”的信號。但是也有特殊時候,比如病毒或者其他因素,細胞無法接收到這一信號,就會一直分裂下去。這會導致端粒進一步縮短,從而促使細胞進入一種“危機”(crisis)的狀態(tài)。這種狀態(tài)下,端粒已然無法保護染色體,后者會融合、功能失調(diào)(這是一些癌癥的標志)。

      也就是說,端粒的缺失,可能會導致癌癥。

      意外的發(fā)現(xiàn)

      Salk研究所的科學家們正是在研究“端粒與癌癥之間關(guān)聯(lián)”的過程中有了這一意外的發(fā)現(xiàn)——細胞自噬竟然會促進細胞死亡,從而阻止癌癥的發(fā)生。最初,研究團隊是希望了解細胞“危機”,因為它往往會導致細胞廣泛死亡,從而阻止癌前細胞繼續(xù)惡化。是什么阻止了這一危機(引發(fā)細胞死亡)?“不少學者認為,危機狀態(tài)下的細胞死亡源于細胞凋亡機制,但是并沒有人證實過這一推測。” Salk研究所Jan Karlseder教授實驗室的博士后、文章一作Joe Nassour解釋道。

      為了找到答案,他們以健康的人類細胞為模型,將其分成兩組,一組正常生長,一組誘導進入“危機”狀態(tài),并對兩組細胞進行了比較和分析。結(jié)果出乎他們的意料:細胞自噬引發(fā)了危機細胞的死亡!如果自噬不阻止,細胞則不會死亡,相反,它們會不知疲倦地復制下去(即會進入危機狀態(tài),最終引發(fā)癌癥)

      這些結(jié)果表明,端粒缺失會激活細胞自噬。而且,自噬實際上是一種抑制癌前病變的保障機制。這意味著, 細胞凋亡不是促使癌前細胞(源于DNA損傷)死亡的唯一機制,細胞自噬同樣可以抑制癌變(源于端粒缺失)。

      而且,即便癌癥已經(jīng)發(fā)生,抑制自噬可能會讓癌細胞“挨餓”,從而有效對抗癌癥。這一成果,章通訊作者Reuben Shaw教授在2015年就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這些結(jié)果讓人驚訝。” Jan Karlseder教授表示,“我們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很多免疫抑制劑檢查點(例如PD-1/L1),但是并沒有想到自噬會是其中之一。”

點擊下圖,預登記觀展

b2bcnbjzixun

相關(guān)文章

合作咨詢

   肖女士    021-33392297    Kelly.Xiao@imsinoexpo.com

2006-2025 上海博華國際展覽有限公司版權(quán)所有(保留一切權(quán)利) 滬ICP備05034851號-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