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人民醫(yī)院學者發(fā)現(xiàn),術前靜脈應用硝酸酯類藥物或兒茶酚胺類藥物是非體外循環(huán)冠狀動脈搭橋術圍術期紅細胞輸血危險因素。
研究納入1 257 例單純 OPCAB 患者,有603例(47.97%)患者輸血,其中少量輸血(≤ 4 U)471 例,大量輸血(>4 U)132 例(占10.50%)。
輸血定義:術中或術后 7-12 天內輸注紅細胞,輸血量定義:術中和術后7-12 天內輸注紅細胞總數(shù)量。
紅細胞輸血標準:(1)術中 Hb ≤ 6.0 g/dl;(2)術后 Hb ≤ 8.0 g/dl;(3) 危重、高齡患者或懷疑或確定有活動性出血時 Hb ≤ 9.0 g/dl。
與少量輸血者相比,大量輸血者的年齡偏大、BMI 偏低、術前靜脈應用兒茶酚胺類藥物和硝酸酯類藥物比例偏高。
研究亦表明,年齡偏大、BMI 偏低患者較年齡偏小、BMI 偏高患者,其輸血風險高,且年齡越大、BMI 越低的患者,大量輸血的風險越高。
研究的特有發(fā)現(xiàn)是:術前靜脈應用硝酸酯類藥物或兒茶酚胺類藥物是搭橋手術患者輸血的危險因素,并且與大量輸血獨立相關。
研究者建議,對于術前心功能較差的患者盡可能改善其心臟狀態(tài),增加手術耐受力,可降低輸血風險,并減少輸血量。
點擊下圖,預登記觀展
合作咨詢
肖女士
021-33392297
Kelly.Xiao@imsinoexp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