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關節(jié)炎癥性疾病已經成為世界頭號致殘性疾病。全球關節(jié)炎患者多達3.55億,截至2015年,我國關節(jié)炎病人超過1億。60歲及以上老年人關節(jié)炎的患病率為25%。女性關節(jié)炎患病率(30.0%)高于男性(20.0%),城市居民(26.6%)高于農村居民(23.1%)。(數據來源:世界衛(wèi)生組織《中國老齡化與健康國家評估報告》)
類風濕關節(jié)炎(RA)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因其復雜性和危害性被稱為“不死的癌癥”,主要危及關節(jié)膜、軟骨組織和骨骼,導致關節(jié)損壞、疼痛和變形。在中國,類風濕關節(jié)炎患者呈現“三多”的特點:發(fā)病多、長病程多、中重度病人多。中國約有400萬患者受累,高于其它大多數國家。由于缺乏醫(yī)療資源和疾病認知,超過30%的RA患者癥狀出現超過1年才就診, 加大了治療難度。很多患者在就診后,緩解率不到20%,遠低于其他國家和地區(qū)。傳統(tǒng)口服藥品非甾體抗炎藥、改善病情的抗風濕藥、糖皮質激素由于療效有限、耐受性差,已遠不能滿足臨床需求,基本上是“治標不治本”。
近年來,生物制劑在治療成功率上更具優(yōu)勢,但是相比傳統(tǒng)小分子化藥,生物制劑的價格偏高。由于大部分生物制劑還未納入醫(yī)保,RA患者年平均經濟負擔超過15萬元,遠高于其他常見慢性疾病。因此,中國RA患者普遍只能接受短期的生物藥治療,雖然生物制劑的使用率在不斷攀升,但相較發(fā)達國家,其使用率仍然偏低。許多藥物均采用降價作為醫(yī)保談判策略,包括雅美羅(托珠單抗)、恩利(依那西普)、修美樂(阿達木單抗)。2019年8月,托珠單抗(雅美羅)被納入醫(yī)保,用于全身型幼年特發(fā)性關節(jié)炎的二線治療,以及診斷明確的類風濕關節(jié)炎經傳統(tǒng)DMARDs治療3-6個月疾病活動度下降低于50%者。
表1 許多藥物均采用降價策略
來源:IQVIA
重磅藥物頻出,TNF-α抑制劑無可匹敵
在類風濕關節(jié)炎領域的生物藥中,涌出了多款超級重磅炸 彈級別的藥物,如2000年左右上市的英夫利昔單抗(類克)、依那西普(恩利)、阿達木單抗(修美樂),以及后來者托珠單抗與JAK抑制劑,值得一提的是,前三者品種同屬于TNF-α抑制劑,也是目前當之無愧的霸主。
根據Nature預測,2019年類風濕關節(jié)炎藥物市場規(guī)模可達305億美元,其中TNF-α抑制劑的市場份額為71.1%。
TNF-α抑制劑各個重磅炸 彈藥物中,阿達木單抗(修美樂)最為耀眼,超越輝瑞立普妥(阿托伐他?。x升為新一代「全球藥王」。
據IQVIA MIDAS數據庫顯示,阿達木單抗(修美樂)從2013-2018年連續(xù)蟬聯全球最暢銷藥物。2018年全球銷售收入總計達249億美元。遺憾的是,阿達木單抗(修美樂)一直未能進入中國醫(yī)保,一年治療費用高達20萬。因此,阿達木單抗(修美樂)在中國市場的表現與其他國家相去甚遠,2018年,其在中國的總銷售額僅為533萬美元,約占全球市場的0.02%。
除阿達木單抗(修美樂)外,依那西普(恩利)和英夫利昔單抗(類克)全球市場表現亦不俗。2018年,藥物銷售全球TPO10榜單中,依那西普(恩利)以71.26億美元位列第七,英夫利昔單抗(類克)銷售額雖有下滑但也達到了64.46億美元。
從療效來看,依那西普(恩利)屬于“人源化的受體-抗體融合蛋白”,作用周期短,藥效稍為遜色。而英夫利昔單抗(類克)為人鼠嵌合單抗,阿達木單抗(修美樂)為全人源單抗,其“免疫原性”更小、更具優(yōu)勢。
原研藥“望洋興嘆” 難進醫(yī)保“門”
目前,國內類風濕關節(jié)炎領域已有8款TNF-α抑制劑藥物上市,進口藥物5款,國產藥物3款,國產品種均為生物類似藥。其中,三生國健的‘益賽普(依那西普)’率先于2005年上市,成第一個為市場所接受的生物類似藥。如下表:
表2國內類風濕關節(jié)炎上市生物藥物(2018)
注:除羅氏托珠單抗外,其他7款均為TNF-α抑制劑
除上表展示的7款TNF-α抑制劑外,2019年7月,國家藥監(jiān)局(NMPA)批準優(yōu)時比TNF-α 抑制劑培塞利珠單抗(商品名:希敏佳?)用于治療中度至重度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成為我國第8款獲批的TNF-α單抗類藥物。
但上述原研品種進入國內后,由于一系列的因素,市場滲透率不佳,銷售慘淡,甚至在全球藥物市場的“藥王”的修美樂在中國也出現銷售遇冷的情況。
以2017年為例,英夫利昔單抗(類克)銷售額為1.67億元,阿達木單抗(修美樂)銷售額為1.5億元,依那西普(恩利)銷售額為9000萬元、托珠單抗(雅美羅)銷售額為7000萬元,與國產生物類似物“強克”的2.16億元、“益賽普”的10.1億元銷售額差距較大。
主要原因除了原研產品治療費用昂貴、生物大分子藥物市場滲透率偏低外,這類藥物的市場份額仍舊很小還由于未能順利進入國家醫(yī)保目錄。
當下,對于這些生物藥來說,能否進入醫(yī)保至關重要。今年上半年,托珠單抗(雅美羅)主動降價,價格從321元/日降至178元/日,與目錄內的“益賽普”價格相同,成功被醫(yī)保常規(guī)納入目錄。定價較低的戈利木單抗(欣普尼)也進入了醫(yī)保目錄。對于即將進行醫(yī)保談判的阿達木單抗(修美樂)、依那西普(恩利)恩利、英夫利昔單抗(類克),早在目錄內的“益賽普”、“強克”、“安百諾”,還有剛被納入的托珠單抗(雅美羅)自然成為他們的價格參照物。目前,阿達木單抗(修美樂)在江西省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掛網價格已經由原來的約7800元/支調整為3160元/支,價格降幅近60%。
生物類似藥搶早上市,并非穩(wěn)贏市場
由于原研產品專利大部分在2018年或之前已經到期,眾多國內藥企開始開展生物類似藥的臨床試驗,這對于原研產品現在的銷售狀況來說,亦是一件非常不利的事情。
以當前的情況來看,國產生物類似物試驗進度在加快,預計2019年開始陸續(xù)上市。我國在研TNF-α抑制劑根據藥物類型的不同,可以分成3類:依那西普類似藥(融合蛋白):除已上市的三家藥企外,齊魯制藥研發(fā)進展最快,已經進入申請上市階段。英夫利西單抗類似藥:嘉和生物在進行臨床Ⅲ期。阿達木單抗類似藥:研發(fā)企業(yè)眾多,至少有27家企業(yè)在研。其中研發(fā)進展最快的是百奧泰,已經于2018年8月份申報上市,緊隨其后的海正藥業(yè)、信達生物以及復宏漢霖也紛紛提交上市申請。
托珠單抗類似物:除金宇生物、百奧泰均已進入III期臨床試驗,還有4家國內生物制藥企業(yè)處于I期臨床階段。由此可見,依那西普、阿達木單抗的類似藥最早可以在2019年年底上市開始銷售,其他各類生物類似物均已經有企業(yè)在進行三期臨床試驗。
加之,國家藥監(jiān)局(NMPA)的相關政策或許將進一步推動國內優(yōu)秀生物類似物的發(fā)展。
但也有人對前景不太樂觀,認為生物類似物受到價格成本的影響,將面臨一系列新的挑戰(zhàn)。
的確,與化藥相比,生物類似物有一些特殊性,后者的研發(fā)周期更長,成本更高,投資風險更大。
一般來說,成功開發(fā)生物類似藥需要8-10年甚至更長時間,投資可高達2.5億美元(在中國一般需要2-4億人民幣的研發(fā)投入門檻),在和原研藥頭對頭臨床試驗的要求下,競爭壁壘直接被抬高。相比之下,化藥只需要3-5年的研發(fā)時間,其投資成本在200萬到300萬美元之間。
由于生物類似物在細胞中生產,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可能因批次而異,研發(fā)過程中對質量和關鍵技術的控制至關重要,包括細胞培養(yǎng)、產品加工、純化、儲存等多個步驟,每一步都會影響最終結果。監(jiān)管機構在批準之前需要收集大量關于生物類似物的臨床信息和數據。這最終會轉化為其較高的生產成本。
因此,本土生物類似物價格的優(yōu)勢能有多大,令人擔憂。對跨國藥企產品而言,這些生物藥已經在歐美市場收回了研發(fā)成本,專利過期之后,在中國市場有更大的降價權。未來,隨著生物制劑的適應癥拓展,以及國產生物類似物的上市,這個市場的熱度會繼續(xù)增加,競爭也會逐漸激烈,價格在未來會進一步走低,預計5年后競爭將進入白熱化。
歐美市場的經驗證明,生物類似物的降價幅度不會像化學仿制藥那么大。在生物藥降價的情況下,如何促銷和定價,如何與原研競爭被納入國家醫(yī)療保險報銷范疇?這些問題都在制約著生物類似物的市場發(fā)展。
是否只要趁早上市,生物類似物就能創(chuàng)造出不錯的成績?現實顯然更為骨感。
類風濕關節(jié)炎關鍵臨床試驗以及近期進展
產品市場銷售額持續(xù)增長的基石必是其突破性的臨床收益!以下是以類風濕關節(jié)炎為例,盤點其關鍵臨床試驗和近期新的藥物研究進展:
根據Insight數據庫的信息,總計有5個類風濕關節(jié)炎關鍵臨床試驗值得關注:
來源:Insight數據庫
從上述里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系列的臨床試驗可以看出:
1、托法替尼等小分子JAK抑制劑,tocilizumab等IL-6R單抗在類風濕關節(jié)炎適應癥上表現出優(yōu)于阿達木單抗的臨床收益;
2、JAK抑制劑能夠使類風濕關節(jié)炎患者 ACR20 攀升至 70%,對小分子來講,這是突破性的。
說明在類風濕關節(jié)炎上,JAK抑制劑將是未來市場中一個無法忽略的新生力量,托法替尼、baricitinib等的市場銷售額將會快速。
該領域內,是不是會出現下一個全球藥王級別的藥物?就目前的市場格局和產品的開發(fā)進展而言,尚沒有一個藥物具有與阿達木單抗(修美樂)相匹配的市場潛力。同時,由于受到生物類似藥和創(chuàng)新產品的沖擊,雖然TNFa在該領域內的體量仍是最大的,但是未來5年銷售額將會持續(xù)走低;相對的IL-23, IL-17,JAK靶點藥物市場份額將會快速攀升,并逐步超越TNFa。
據不完全統(tǒng)計的信息,近期有4個類風濕關節(jié)炎藥物進展值得關注:
1、8月27日,美國FDA批準了禮來新藥Taltz(ixekizumab)的擴大適應癥申請,用于治療活動性強直性脊柱炎,也稱為**中軸型脊柱關節(jié)炎。這是ixekizumab獲批的第三個適應癥。此前ixekizumab獲批用于治療成人活動性銀屑病關節(jié)炎,以及適合進行全身治療或光療的成人中重度斑塊狀銀屑病。
2、9月18日,諾華IL-17A抑制劑Cosentyx發(fā)布脊柱關節(jié)炎三期臨床(Prevent)數據,結果顯示,接受Cosentyx治療16周的患者,在減少非**中軸型脊柱關節(jié)炎的活動和癥狀改善方面均優(yōu)于安慰劑組,具有顯著臨床意義。這一優(yōu)異結果也意味著諾華Cosentyx有望獲得第4個監(jiān)管批準。
3、10月9日消息,吉利德JAK1抑制劑filgotinib申請在日本上市。今年3月,吉利德與Galapagos公布了filgotinib治療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關鍵3期臨床FINCH 3研究的結果。結果顯示,與甲氨蝶呤相比,filgotinib+甲氨蝶呤組合療法表現出顯著療效。目前來看,filgotinib有望成為在日本上市的第四款JAK抑制劑。
4、10月9日,中國生物制藥發(fā)布公告,稱其公司控股子公司正大天晴藥業(y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開發(fā)的治療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藥物“枸櫞酸托法替布片”(商品名:泰研)已獲國家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頒發(fā)的藥品注冊批件,為國內同品種首家獲批,且率先完成生物等效性研究,按照化藥新4類申報,視同通過一致性評價。
合作咨詢
肖女士
021-33392297
Kelly.Xiao@imsinoexp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