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分類導航
CPHI制藥在線 資訊 成立兩年的mRNA公司,賣了8.5億元

成立兩年的mRNA公司,賣了8.5億元

熱門推薦: 傳信生物 mRNA公司 百克生物
作者:方濤之  來源:氨基觀察
  2023-06-29
6月27日,百克生物表示將會按照一次定價、分期實施的原則,分步對mRNA公司傳信生物進行增資及股權收購,并最終持有其100%股權。具體來說,百克生物對傳信生物的收購分為三步。

       一家新銳的mRNA疫苗公司,價值幾何?在兩年前,艾博生物給出的答案是,200億元。

       2021年8月20日,艾博生物完成總額超過7億美元的C輪融資,投后估值接近200億人民幣。這也一舉刷新了中國生物藥企IPO前單筆融資紀錄。

       但如今,傳信生物賣身百克生物給出的答案是,8.5億元。并且,交易的條款極其嚴苛,不僅需要分步進行,更攜帶對賭條款。

       雖然兩家企業(yè)并不在同一條線上,但巨大的落差,依然指向一個事實:mRNA公司的紅利期是短暫的。

       新冠疫苗帶給mRNA公司的紅利已如煙般散去,只留下尚未完全成熟的mRNA技術,以及不知道未來駛向何方的企業(yè)在原地躊躇。

       去向何方,成為了mRNA企業(yè)所面臨的共同難題,市場自然不再愿意耗費極高的價格加入豪賭。

       2年時間,mRNA領域的各明星公司從備受矚目走向艱難掙扎,參與各方不說摔得鼻青臉腫,但失去的時間與錯過的機會已無法挽回。

       或許,那些投資人會懊惱,當初應該慢一點,更謹慎一點;創(chuàng)始人會后悔,當初應該快一點,更快一點。

       但商業(yè)世界里沒有如果。

       mRNA選手的“屈辱”賣身

       雖然在常規(guī)認知里,賣身可以套現(xiàn),但傳信生物要想完成這筆交易并不容易。

       6月27日,百克生物表示將會按照一次定價、分期實施的原則,分步對mRNA公司傳信生物進行增資及股權收購,并最終持有其100%股權。具體來說,百克生物對傳信生物的收購分為三步。

       第一步,百克生物會先出資1.5億元收購傳信生物17.64%的股權。照此計算,當下傳信生物估值不過8.5億元。

       第二步,百克生物對傳信生物二次增資。不過要想達到第二步,傳信生物必須達成以下里程碑:

       •   1 個 mRNA 疫苗項目完成臨床前研究,并啟動 Pre-IND 會議

       •   2 個 mRNA 疫苗項目完成臨床前候選化合物(PCC)分子確認。

       第三步,百克生物對傳信生物完全收購。到達第三部也需要達到以下里程碑中的2個:

       •   1 個 mRNA 疫苗項目完成Ⅰ期臨床試驗受試者入組

       •   1 個 mRNA 疫苗項目研究者發(fā)起臨床試驗(IIT)首例受試者入組

       •   1 個 mRNA 疫苗項目完成臨床前研究并啟動 Pre-IND 會議。

       從這些條約中,我們也不難察覺這起并購合作是從戒備、不信任的起點開始的,百克生物對傳信生物mRNA的研發(fā)能力并不能信任,因此選擇用一個個里程碑,來保證自己的權益。

       此外,百克生物還用對賭協(xié)議給自己加了一道“保險”:

       如果傳信生物沒能在二期增資款交割后的一年時間內達到并購里程碑,百克生物有權利以0元的價格,獲得傳信生物的一部分股權。

       看到這里,你可能會有這樣一個疑問:面對這樣并不平等的并購案,傳信生物又為何會妥協(xié)?答案在于,為了活下去。成立于2021年的傳信生物尚無造血能力

       截至3月31日,傳信生物尚未有收入,凈資產僅剩6228萬。按照2022年一年虧損4348萬的趨勢來看,傳信生物資金最多支撐一年時間。

       但眼下,隨著mRNA熱度消退,囊中羞澀對傳信生物,很難再從投資機構手中融到錢。

       為了生存下去,傳信生物不得不接受這些嚴苛條約,并背負上對賭協(xié)議。

       失去的新冠紅利

       百克生物提出的嚴苛收購要求,也展示出了一個殘酷的現(xiàn)實,如今投資者對于mRNA公司的熱情已陡然下降。

       將時間拉回到三年前,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將mRNA技術推到了舞臺中央,超高的保護率、超快的研發(fā)速度,無不凸顯出這一新技術的無限潛力。

       mRNA公司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追捧。而國內,當時布局mRNA領域的公司尚處于初創(chuàng)甚至萌芽階段,可選擇標的寥寥,但國內投資者又不愿意錯過這一風口。

       在這種情況下,蜂擁而入的資本,都將眼光投向幾家相對靠譜的mRNA企業(yè)上。這也就有了,艾博生物刷新中國生物藥企IPO前單筆融資紀錄的故事。

       但隨著新冠疫情的消退,新冠疫苗帶給mRNA公司的紅利正在快速消退。這一點,我們可以通過mRNA賽道兩大領頭羊的表現(xiàn)得知。

       2021至2022兩年時間,BioNTech和Moderna憑借mRNA疫苗分別賺了375億美元和360億美元,成為了生物科技領域最亮眼的兩匹黑馬。

       但在2023年第一季度形勢急轉直下,受新冠疫苗收入大幅下降影響,二者營業(yè)收入分別同比下滑26%和70%。

       體現(xiàn)在公司市值上,巔峰時期,BioNTech與莫德納的市值分別為1100億美元、1890億美元,但如今二者市值分別回落至255億美元、460億美元。

       國而內玩家的情況更為尷尬,2021年至今國內mRNA療法市場整體處于“坐冷板凳”的狀態(tài)。

       目前國內僅有石藥集團一款mRNA疫苗獲批上市。其他mRNA疫苗玩家,在燒了數(shù)十億元之后,卻還是顆粒無收。并且可以預見,短期內國內的mRNA產品距離獲批上市、實現(xiàn)商業(yè)化,仍然有著相當遙遠的距離。

       錢投進去了,卻遲遲看不到回報,在這種情況下,不少投資者選擇離開mRNA賽道。所以我們也能看到,2021年后國內大部分mRNA企業(yè),都未曾再獲得資本的青睞,相關企業(yè)的估值也在2021年達到峰值后,一路下跌。

       回到百克生物來說,其既不想錯過mRNA未來的巨大可能性,但也不想在mRNA的布局方面花上太多的冤枉錢,所以選擇不見兔子不撒鷹的并購方案,也就可以理解。

       探索前進方向的跟隨者

       百克生物對于mRNA賽道的糾結,也是大部分藥企的共同心聲:

       大家都知道m(xù)RNA技術未來有很大的發(fā)展空間,不過短期內,除了新冠疫苗外,mRNA技術的實際落地還難以實現(xiàn)。

       雖然,此前“用mRNA技術將所有的疫苗重新升級一遍”的呼聲,一度給mRNA技術寫下了巨大想象空間。

       但遺憾的是,目前為止,mRNA技術的下一個想象空間還未真正開墾出來。如今,mRNA技術針對RSV疫苗、流感疫苗的征服戰(zhàn),并沒有重復mRNA技術在新冠領域的碾壓之勢。

       當然,mRNA技術還有其他的用武之地,比如癌癥疫苗。不過,眼下mRNA癌癥疫苗距離真正落地尚有遙遠的距離,BioNTech此前預估m(xù)RNA癌癥疫苗可能要在8年后才會上市。

       回到國內來說,布局癌癥疫苗者寥寥無幾,且進度都處于相當早期的階段,在這種情況下癌癥疫苗,對于國內mRNA企業(yè)來說還是一個可望而不可即的夢。

       投資者不買單、藥企自身也尚未挖掘出mRNA技術的用武之地。在這種情況下,mRNA技術對國內玩家的實際價值有限。

       在mRNA領域,這種現(xiàn)實與理想的進退維谷也不難理解。

       在新冠紅利的驅動下,國內幾十家公司,一擁而入mRNA賽道。但實際上,mRNA技術依然僅處于發(fā)展早期階段,如果不是新冠疫情的突然來襲,或許mRNA技術想要成功產業(yè)化落地,依然需要很長的時間。

       這也決定了,mRNA技術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去發(fā)育成熟、找到另外的前進方向,而這個過程不會太容易。

       但mRNA技術的未來毋庸置疑,它一定能在未來的創(chuàng)新藥研發(fā)中,殺出一條血路。只不過,在未找到明確的方向前,注定會有藥企會倒在探索之路上。

相關文章

合作咨詢

   肖女士    021-33392297    Kelly.Xiao@imsinoexpo.com

2006-2025 上海博華國際展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保留一切權利) 滬ICP備05034851號-57